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上,除了演员精湛的演技,他们的“第二层皮肤”——表演服,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,当医疗术语与表演服相遇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?
在医疗题材的戏剧或音乐剧中,为了更贴合角色背景,演员们常需穿着具有特定医疗元素的表演服,在描绘医生日常的剧目中,演员们身着的白大褂不仅象征着纯洁与专业,还需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医疗术语的严谨性,这便要求翻译人员在将剧本从原语言翻译成中文时,不仅要忠实于原意,还要考虑如何让这些医疗术语在表演服上得以恰当体现。
以“Stethoscope”(听诊器)为例,其直译为“听诊器”,但在表演服上的标注若直接使用英文,不仅会干扰观众的观剧体验,也可能造成文化上的隔阂,翻译人员需将其译为“医之耳”,既保留了原词的意象,又便于观众理解其医疗属性,这样的翻译策略在处理其他医疗术语时同样适用,如“Blood pressure cuff”(血压计)可译为“脉压袖”,既简洁又具象。
在舞台的灯光下,每一件表演服都是对专业精神的致敬,通过精准的翻译与巧妙的融合,表演服不仅成为了演员的装扮,更成为了传递医疗知识与文化的桥梁,这不仅是艺术的创新,也是对专业精神的另一种诠释——“在舞台上,我们同样严谨”。
添加新评论